当前位置: 黄鼬 >> 黄鼬的种类 >> 我国高原上有种中型猛兽,脸方脑袋大,毙
如今人们对一些稀奇、有趣的动物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藏狐凭借着一张国字方脸,以及大脑袋的形象在网上快速蹿红,进而被人们制作成“表情包”广为流传。
藏狐是一种中型的食肉动物,主要生活在亚洲中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及拉达克高原一带,是它最主要的分布地区。我国是藏狐的主要分布国,在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均有发现藏狐的踪迹。
藏狐“表情包”由于它喜欢栖息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草原、山地及半干旱地带,这些地区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口居住,加上藏狐性格谨慎不喜与人类接触,所以藏狐的分布密度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猎物的丰富程度,尤其是小型啮齿类动物的丰富程度,二是人类活动。
在我国青海西南部一些人迹罕见,猎物丰度较高的地区里,藏狐的密度很高,研究人员驱车行驶了多公里就发现了15只藏狐,而在西藏西北部偏远的沙漠草原上,由于猎物丰度较低,研究人员行驶了近公里才发现5只,根据综合数据推算,我国西藏地区的藏狐数量可能在3.7万只左右。
藏狐它是一只狐狸
受影视作品及文学资料影响,在我们的印象中,只要一提起狐狸的形象,脑海中必然会显现嘴尖眼媚的狡黠形象,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中大多数狐狸基本上都是这种形象,性格也是机警多疑,但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这种藏狐,虽然也是狐狸家族里的一员,但其形象却与“狡黠”丝毫不沾边,甚至还有点“面瘫”、“不屑”的样子,与它的方脸搭配起来喜感十足,也正因如此,藏狐才能在网络上走红。
狐狸形象狐狸家族大约有6属23种动物,从犬科动物系统发育树上来看,藏狐与沙狐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赤狐、北美狐等。在狐狸家族里面,藏狐的外表应该算得上是最特殊的存在了,它的背部为棕褐色,腹部、尾尖为白色,侧身、臀部及脸颊为灰色。
由于藏狐所居栖息的环境多为高寒地区,所以它身上长出了浓密蓬松的毛发御寒,毛茸茸的身躯加上短短的腿,让藏狐的体态看起来相当丰满。不过它本质上还是一个瘦子,即便是成熟个体,体重也仅有4-5.5千克,头体长为0.6-0.7米。
如果你觉得藏狐的脸方也是因为毛发的缘故,那就错了,实际上藏狐藏在毛发下的那张脸蛋,本身就是“国字”脸,这可不能怪毛发。
当然这张“国字”脸除了不好看之外,其他方面都非常实用,毕竟脸大意味着有强壮的咬肌,所以藏狐的头骨及面部肌肉,是食肉动物中最专业的那一类,它的上颌骨较为狭窄,下颌和颊齿长度在狐狸家族中属于较长的一类,这使得藏狐的咬合力不俗。
藏狐捕食鼠兔藏狐的习性及生态地位
关于藏狐的习性,在国际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分成三个流派:
一是认为藏狐与大多数捕食者一样,具备昼伏夜出的习性;二是认为藏狐的活动频率有明显的晨昏性,到了傍晚或者清晨较为活跃;三是国际主流观点,认为藏狐主要在白天捕食,具有昼行性。为了弄清楚藏狐的习性,我国一些科学家在年进行了一项观察实验,他们在四川甘孜州选定了3个乡镇及周边地区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藏狐白昼全时段的活动频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结果与主流观点一致,表明藏狐的确具备昼行性。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捕食者都是昼伏夜出的,为何藏狐却表现出了白天捕食的习性呢?其实只要看看它所捕食的对象基本就明白了。
对于捕食者来说是昼行性还是夜行性,并没有太大的界限,主要是它们的猎物及环境所决定的,比如同样是花豹,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种群,则主要在白天休息,夜间捕食,而生活在马来西亚密林里的种群,则主要在白昼捕食,而生活在非洲稀树草原上的种群,则不分昼夜捕食。
花豹对于藏狐来说,它最主要的猎物是一些小型的啮齿类动物,尤其是高原鼠兔,占据了它饮食构成的95%左右,堪称高原鼠兔的专性捕食者,只有当猎物较为匮乏时候,它才会加大捕食蜥蜴等爬行动物的力度,另外也可能捡食一些羚羊、鹿类、牲畜等动物的尸体。
我们来看看高原鼠兔,它就是全天候活动的,在高海拔草场上,由于并没有多少遮蔽物供捕食者潜伏,而白天却能获得更好的视野,所以藏狐才会选择在白昼捕猎。
白昼活动的藏狐虽然最新的研究表明高原鼠兔,高原鼠兔已经从最初的“有害物种”被正名为“好鼠兔”了,即在早期的研究里面,高原鼠兔往往被认为是草场退化、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元凶。
而新的研究则认为在补偿效应的作用下,高原鼠兔啃食草叶反而会刺激植物生长,打洞能起到翻新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加速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固水能力及含水量等作用,另外由于高海拔地区小型哺乳类动物种类较为匮乏,高原鼠兔几乎成为了所有捕食者共同的基础猎物,众多食肉动物的生存都依赖于它。
高原鼠兔但是每一种动物如果过量繁殖,那基本上都是有害处的,比如澳洲的野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多少是有益的?多少是有害的?这个之间的阈值就很关键。
高原鼠兔的繁殖能力超强,如果缺乏天敌抑制,在短时间内势必会疯狂增长,那么对草原所带来的就不是好处而是坏处了。
在高原所有捕食者里面,藏狐最喜欢捕食鼠兔,对高原鼠兔的抑制能力最强,所以藏狐等高原鼠兔的捕食者就起到了控制阈值的作用,其生态地位不言而喻。
澳洲泛滥的野兔“毙鼠”本领超强
一般来说,众多小型猫科动物才是“毙鼠”高手,比如黑足猫,一晚上就能捕食10-14只老鼠,约每50分钟左右就捕获一只,其捕食成功率高达60%,冠绝整个猫科。而在青藏高原上,虽然也生活着兔狲等小型猫科,但要论“毙鼠”能力的话,还得是藏狐。
兔狲早在年的时候,我国一些科学家就对那曲、当雄、班戈等地区进行过生态研究,发现高原鼠兔的主要捕食者有两大类:一是“空军”,主要是各种猛禽为主;二是“陆军”,主要以藏狐、黄鼬、艾鼬为主的中小型的捕食者。
研究发现,高原鼠兔最大的天敌是藏狐,相对于其他捕食者来说,藏狐格外青睐鼠兔。
因为高原鼠兔占藏狐饮食构成的比例奇高,所以高原鼠兔的分布特征几乎就能够影响藏狐的分布特征,在鼠兔多且常见的区域里面,藏狐的密度也很高,而在高原鼠兔数量较少的地区里,藏狐也不太常见。
藏狐翻找鼠兔洞穴关于藏狐捕食鼠兔,有一项研究也很有趣,人们发现藏狐有时候会“利用”熊,熊的爪子长且钝,非常适合掘洞,当熊挖开鼠兔的洞穴,鼠兔会马上逃走,但熊笨重的身躯灵活度不够,往往抓不住它,而此时躲在一旁的藏狐就会开始“捡漏”,没想到“啊方”还是有点狐狸狡猾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