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鼬 >> 黄鼬的天敌 >> 珍贵影像浙江舟山,首次拍到国宝级野生动
近日,来自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专家团队,在普陀区用红外相机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的影像。
00:10▲中华穿山甲的珍贵影像
从获得的视频数据可以看到,画面中,中华穿山甲从右边缓缓进入红外相机的感应范围而触发拍摄,随后在镜头前留下一段10秒钟的珍贵影像记录。
据了解,我市的中华穿山甲曾在历史上有过记录,但近年未发现中华穿山甲活动踪迹,这也是我市首次由红外相机记录到中华穿山甲活动踪迹。
拍摄到4头中华穿山甲,发现新洞穴6个
视频中,中华穿山甲在地上缓慢前行,身体和尾巴略左右摆动,还时不时将吻端下探到地面,左右嗅动,搜索食物,十分可爱。
今年3月,生物多样性调查专家团队开始在普陀区设红外相机,这缘于调查人员在前期走样线过程中,发现附近有一个中华穿山甲废弃的洞穴。
▲中华穿山甲废弃洞穴
这个洞穴直径约30厘米,洞深估计超过2米,洞口有落叶腐殖质堆积,洞口土壤硬化,无松软浮土,可以推断该洞址废弃较久。
“这一带山体土质松软湿润、土层较厚、地表有机质丰富,是穿山甲偏好的生活环境。”专家人员就此判断,这里极有可能是中华穿山甲频繁活动的栖息地,并开展了穿山甲洞穴调查。
▲野外活动的中华穿山甲(图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中华穿山甲是全世界8种穿山甲之一,分布于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地,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
今年,中华穿山甲更是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IUCN红色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
由于中华穿山甲食性单一、对生境需求较高、栖息生境破碎化严重,野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本次调查,我市共发现中华穿山甲新洞穴6个,拍摄到穿山甲的红外相机点位3个(间隔米左右),影像记录的中华穿山甲数量为4头。
▲中华穿山甲新洞穴
这说明该区域有稳定的种群,是国内仅有的几处中华穿山甲集群地。这对于该物种的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上月,专家发现两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6月中旬,生物多样性调查专家团队进入朱家尖滩涂调查。他们架着“长枪短炮”,守在岸边,对有着淡黄的长羽,蓬松头发的鸟儿不断拍摄。
只见,它时而扇动翅膀,拍打水花,时而静静伫立岸边,宛如一幅动人的画作。这就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又名小琵鹭、黑面鹭。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相似,因而得名;也因姿态优雅,又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它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亚科。琵鹭亚科的鸟类全世界共六种,其中以黑脸琵鹭数量最稀少,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
此外,调查专家还在东极叶子山岛发现另一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黄嘴白鹭是鹭科白鹭属的中型涉禽。它们通体白色,夏季嘴橙黄色,眼蓝色,脚黑色,趾黄色。过去黄嘴白鹭分布广泛,但由于栖息地丧失、非法狩猎等原因,现今数量很少,分布区狭窄。
这次的鸟类调查,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黑脸琵鹭和黄嘴白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5种。另外本次调查还记录到栗耳短脚鹎、绿背鸬鹚、黄雀、红颈滨鹬等25种当地新记录物种。
今年已调查到哺乳动物12种
普陀山水灵动,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0余种。今年3月起,普陀区作为承接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任务的全省29个重点区域之一和全市唯一县区,在去年开展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基础上,全面开展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
目前,普陀区已完成本年度大部分物种生物多样性第二次野外调查。调查主要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实施,经过两次调查,成果颇丰。
截至目前,生物多样性调查专家团队共调查到哺乳动物12种,包括中华穿山甲、豹猫、獐、小麂、野猪、黄鼬、大足鼠、黄毛鼠、黑线姬鼠、北社鼠、东北刺猬、山东小麝鼩。
“除调查哺乳动物外,还调查植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昆虫、大型真菌等各门类。”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3-6月,他们组织开展了2次野外调查,布设87台红外相机
据介绍,下一步,专家团队采用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等技术,继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调查成果将更丰硕。
#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