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鼬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市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近年来,市规划自然资源、园林绿化、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制度框架,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体系不断完善,重要生态空间得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重要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深入,共同推动做好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全市各功能区生物多样性各具特色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设计、协同推进。年北京市发布实施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深化生态保护制度运行与法治保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市委生态文明委年度重点工作,逐年压茬推进,统筹提升保护水平。连续两年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措施写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其中,年首次制定北京市生态保护年行动计划,实现了部门协同、市区一致。

持续监测,摸清“家底”。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了解本底和变化情况,推动做好生物多样性各项保护工作。年,实地记录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65种,分属森林、灌丛、草丛、草甸与草原、湿地等类型,-年累计记录94种。

实地记录各类物种共种,-年累计记录种。其中高等植物种,脊椎动物种,昆虫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藻类种,大型真菌种。

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种17种,包括苔藓3种,维管植物1种,昆虫3种,大型真菌10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6种,全部为大型真菌。

“十四五”期间,将在完成一轮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整理相关数据,更全面掌握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

稳步提升,各具特色。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全市各功能区生物多样性情况各具特色。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优良,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也是全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市95%以上的生态保护红线和97%左右的自然保护地均位于生态涵养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涵养区共有各类物种种,约占全市物种的90%,是北京名副其实的天然生物资源库。

平原区生态建设修复力度空前,是生物多样性提升的重要潜力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平原区(通州、顺义、大兴)共记录到各类物种种,包括对水陆环境质量敏感的黑斑侧褶蛙、对人类干扰敏感的萤火虫、以及对食物可获取性敏感的猛禽长耳鸮和雀鹰等,说明平原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

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是广大市民直接接触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验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心城区共记录到各类物种种。包括鸳鸯、普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黄鼬、黑鳍鳈和黑斑侧褶蛙等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表明中心城区虽人口密度较高,但仍保存有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区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较好的栖息地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态服务功能。

统一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年EI为70.8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是一个统筹考虑城市尺度环境质量、生态空间格局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综合性指数,反映了评价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为落实《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相关要求,年9月,北京市发布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统一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建立了以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统领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年,全市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区EI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9%、2.6%、2.4%,生态涵养区稳定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EI比上年提高了1.1%。

首次开展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就是民生。近年来,北京市加强城市生态保护,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年,首次开展了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其中,中心城区的植被覆盖指数优于全市集中建设区的平均值,东城区、西城区绿地服务指数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评价体系首次纳入了绿视率和自然岸线保有率指标。绿视率是集中建设区评价体系的一项特色指标,是城市更新生态保护修复效果的表征之一,反映了在既有城市绿地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见缝插绿、疏解建绿、微小绿地建设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生态质量。自然岸线保有率指标的提出有利于促进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增强河湖岸线连通性,构建近岸地带物种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良好自然条件,努力实现“人水和谐”。经过评价,年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为67.9%。《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表明,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等重要河流自然岸线保有率为75%以上。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区开展特色保护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北京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年,海淀区和怀柔区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平谷区被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截至目前,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已覆盖延庆、密云、门头沟、怀柔和平谷等五个生态涵养区,并延伸到中心城区。

年的三个命名区通过积极开展示范创建,生态环境质量均持续改善,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打造城市生态保护示范。海淀区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夯实生态本底,打造百姓身边的绿色生态空间,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翠湖湿地公园坚持重在保护、最小干预的原则,形成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链,给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栖息生境,具有城市生态保护的示范意义。

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平谷区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既形成了“生态桥”治理转化模式等典型案例,又保护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近年来,在平谷区多次记录到蒙古兔、亚洲狗獾等哺乳动物,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平谷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

提高生态系统功能。怀柔区立足生态涵养区定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水生生物栖息地连通性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怀沙河怀九河地表水达到Ⅱ类水体标准,怀沙河怀九河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后,水体与岸线连通性大幅提高,调查记录到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均有明显增加,特别是记录到了北京市二级保护鱼类中华多刺鱼,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区域水质清洁、生态向好。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既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协同发力,也需要公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达成更多的保护共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5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