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鼬
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pf/a_6032495.html

金秋时节,行走在英雄城,处处天蓝、水清、山绿,令人陶醉;赣江水域频现江豚“微笑”,艾溪湖湿地公园成为候鸟的栖息地……这都是南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南昌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山水融城,人鸟共生”画卷徐徐展开。

着力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引江豚回归赣江

自年6月底以来,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境内的赣江水域频现江豚畅游的场景,他们时而逐浪嬉戏,时而“拖家带口”同游,圆圆的脑袋不时露出水面煞是可爱。据统计,目前扬子洲镇赣江水域的江豚数量多达30头,系有记录以来之最。

“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江豚,有时能看到7-8头江豚同时跃出水面。我拍了一张江豚跳跃的照片,旁边还有两只小鸥鸟,生态之美尽显。”一位在扬子洲镇赣江水域“蹲守”近两个月的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江豚频现已是常态。

“一只江豚一天大约要进食自身重量10%的鱼类,大约是10-20斤小鱼,而且它们对生活环境的水质有较高要求。”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年华告诉记者,江豚的活跃,证明该水域的鱼类资源丰富,过度捕捞的现象得到遏制,“十年禁渔”成果初现。

赣江是江西最大河流,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豚再现,是南昌全力推动水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除了在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及赣江南昌段全面实行“十年禁渔”,严控非法挖沙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南昌还着力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使入河水质逐年改善,为江豚的回归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核查等单机核查方式,确定了我市赣江南昌段入河排污口共个。各相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经过科学组织,聚焦人力财力,或自行组织技术骨干,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以查阅资料、现场踏勘、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拉网式排查,基本摸清了赣江排污口底数。目前,各相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已对个排污口编制了监测溯源报告,其中监测点位数个,并对个排污口进行了编码,形成了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赣江)分布一张图。”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宏文告诉记者。

“我们采用自动在线监测、人工取样监测等相结合的方式逐一开展监测,由排污口追溯到污染源,最后基本查清废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谁在排、排什么’,形成排污口溯源档案。”南昌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1-8月,全市33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1.8%,同比(94.6%)下降12.8个百分点;无Ⅴ类断面,与去年同期持平,无劣Ⅴ类水体;赣江干流十个断面有9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与去年同期持平;戴年华建议,江豚频现的水域附近可修建观景点,引导退捕渔民探索农家乐、江豚研学等旅游项目,将独特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

如何进一步保护长江江豚,持续优化水生态环境?据介绍,南昌市将推进“三线一单”制度落地实施;筑牢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推进重点区域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升各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形成“一湖三脉,两屏多廊,山水融城,人鸟共生”的生态格局。

打出整治湿地污染“组合拳”,打造候鸟栖息地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是我国自然湖泊保有量最大的省会城市,守护着城市里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艾溪湖湿地公园大面积的自然水域和天然林地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内湖三岛这些密林掩映的无人岛屿,为都市候鸟提供了一方静谧的繁育地。

走进艾溪湖湿地公园这个天然“直播间”,《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象不用靠“脑补”就能直观领略到。鄱阳湖“三大鸟阵”——鹤类、天鹅类、大雁类,在艾溪湖湿地公园就有十余个品种,上千只候鸟在这里驻足、觅食、休憩。艾溪湖湿地公园生活着鸟类上百种,数量可达万余只,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生态景观。此外,这里还是黑水鸡、环颈雉等水鸟和黄鼬、刺猬、野猫等小动物的“安乐窝”。

近年来,南昌始终把保护这片城市“绿肺”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不断打出整治湿地污染“组合拳”,如今的南昌正成为美丽江西的新样板。(南昌日报记者刘文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7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