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鼬 >> 黄鼬的习性 >> 沧州东乡记忆儿时的游戏
王贵新
童年游戏丰富多彩。其他诸如跳房子、弹球、翻卧单、顶拐、打啪、摔泥……小小游戏吸引得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乐此不疲,走火入魔。大家直“跳”得腰酸腿软,“翻”得眼花缭乱,“抵”得精疲力竭,“摔”得昏天黑地。
流年似水,游戏如花。儿时的美好时光永驻心底,给“白了少年头”的人们留下了难以泯灭的永久回忆……
“少年不识愁滋味”,嬉耍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捉迷藏、跳房子、弹球、顶拐、扇啪、滑冰……
因地域不同,城乡有别,风土各异,早年儿时游戏名称、玩法也不尽一致。
藏摸摸儿(捉迷藏)
人数可多可少。一种是“明藏”——选一有空场地的住宅墙面,划出一段作为共同的“家”。一人守门看家,其他人分散在“家”附近伺机游动,以手触摸到墙面家门而不被守门人抓到为赢。若一轮下来,大家都顺利摸到家门而未被逮到,则由其继续守门;若抓到谁则谁来替换。以此往复,主要考验小伙伴们的手疾眼快、灵活反应能力。
还有一种是“暗藏”——一人看家并负责寻找,众人藏匿,最先被看家人找到者为输。众人以藏好发出“哦”声为号,看家人开始寻找。藏匿者哪里黑暗往哪藏,哪里偏僻往哪钻,什么墙旮旯、柴草堆、猪圈窝、牲口棚,反正是越隐蔽越好。藏好后屏住呼吸悄悄等待。
找人者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蹑手蹑脚细心搜寻。直到目标暴露,大喊一声“找到了”,双方哈哈大笑,此为一轮结束。有时看家人故意搞恶作剧,待众人藏好后不履行职责,自己偷偷溜回家,害得众藏友在黑暗中苦苦傻等。如此“无德小人”往往遭到大家唾弃,甚至被开除,不再允许参加游戏。
黄鼬拉鸡(老鹰抓小鸡)
玩法是找一块空闲场地,一人扮作黄鼬,一人扮作“鸡窝门板”(相当于鸡妈妈),众人扮作窝里的鸡群,三种角色游戏互动,娱乐性强。
夜里,“黄鼬”悄悄来到农户当院,试图冲破鸡窝门板偷鸡吃。黄鼬前冲后突,“鸡板”左躲右闪,“鸡群”惊恐万状,一个个猫着腰,抬着头,后面的人双手搂住前面人的腰(或顺序拉着前人的衣服),以“门”庇护,“闻鸡起舞”。
此游戏好似戏剧里的“背弓”演唱(如《沙家浜》里的“智斗”),各怀心事。京戏是“暗防”,游戏是明斗。“黄鼬”“鸡板”“鸡群”三方斗智斗勇,有机配合。“黄鼬”虎视眈眈,前蹿后跳;“鸡板”“鸡群”顺势作龙状摇摆,奋力自保。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体力消耗,作为进攻方的“黄鼬”迟早会捉住“鸡群”尾巴处的“弱鸡”。最终“黄鼬”得胜,一局结束。
早年农村野生动物很多,农家“黄鼬拉鸡”现象时常发生。据此编排的儿童游戏亲切感人,故事就发生在身边,既有趣味性,又具观赏性,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拾子儿(玩石头子)
街坊间、阴凉下,几个人提前准备或就地捡拾若干块石子儿、土块儿,围坐后先由一人将一子儿抛向空中,其余数子撒落在地,同时迅速抓起地面的一枚石子,再马上接住抛起的石子。先拾单,后拾双,再拾多,难度逐步升级,先行完成一轮者为胜。拾子时,抓不准地面规定数目“子儿”或接不住抛空“子儿”都算失败。
伴随拾子儿哼唱的歌谣韵味儿十足,“老鸹爪儿一大把儿,先拾俩儿后拾仨……”“拾子儿”游戏看似简单,实则很有讲究,其对于训练孩子们手指、臂、腕机能的发展,促进眼、身、手的协调能力很有帮助,类似现在小学低年级的“感统合训练”。
滑冰
老家一带男孩们除喜欢传统的“文游戏”外,还热衷于玩一些自创的野性十足的“武游戏”。其中滑冰、开仗(打架)最为典型。
冬季在坑塘冰面有徒步站着滑(方言“打滑嚓溜儿”)和借助工具坐着滑两种。坐着滑的工具本地叫“滑冰床子”。其制作方法是:用一块长方形小木板,下面两侧各固定一木条,木条下附粗铁丝。两盘腿坐其上,以两根带尖粗铁棍(类似煤炉钩子)为动力,双手用力触戳冰面滑行。
游戏有撞击和竞速两种。撞击比力量、劲头、“冰床”坚固程度,有时撞得转圈打滚,头破血流。竞速有远距离冲刺、追逐等。一次我正滑的尽兴,忽听“喀嚓”一声,不慎掉进坑边机井蓄水处,弄得两腿湿透,吓得迟迟不敢回家。
一年春节邻村演戏,我们几个小伙伴心血来潮,沿连接两村弯曲的河沟,一直滑到其村口戏台底下。“停车”!大家抻衣提裤“整理服装”,然后手持“冰床”鱼贯上岸,合力挤进前排坐“床”看戏。幕落戏散,一行人铁马冰河一路狂奔,原道滑回。
开仗
一次“战斗”中,邻村十几名小小“入侵者”猫着腰远远攻上来,我们的“大部队”埋伏在一条沟渠中集结待命。稍顷,“敌人来了,打!”大家立即用土坷垃还击。
可是“敌人”似乎不怕,土坷垃打在头上“啪啪”作响依然往前冲。等近了定睛一看——“敌人”的头上都扣(戴)着一把老式铜舀子,类似“鬼子”的铁帽子。“出击”!大家跃出战壕,与之短兵相接,“铁帽子”顿失优势。我们依仗人多势众赶跑了“敌人”,还缴获了一顶闪闪发亮的“铜舀子钢盔”。
踢毽儿
早年的“毽儿”用五颜六色的公鸡羽毛、方孔老钱和布条缝制而成。踢毽儿的游戏规则,一是比踢的个数,二是比踢的花样和难度。其基本技法有盘(两脚内侧交替踢)、磕(膝盖顶着踢)、拐(脚外侧反踢)、蹦(脚尖踢)等几种。踢时“毽儿”不可落地,脚不能连击。
游戏时,村里孩子们的数数很有意思,是这样的:“一个一俩……十一十二,宝贝写字;大三小三,石榴毛(牡)丹;大四小四,吃鱼摘刺;大五小五,吹鼻(笛)儿打鼓;大六小六,白水方肉;大七小七,三边儿麻衣;大八小八,甭数九十(音九啥儿);一九河开,八九燕来,开花儿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