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鼬 >> 黄鼬的习性 >> 2022上海貉口普查报告出炉有貉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会显著改变貉密度,导致貉数量或密度不正常增加。 郑运祥 摄中新网上海11月25日电(记者陈静)上海“貉口普查”报告25日“出炉”。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貉在上海的分布并非均匀或随机,而是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有貉小区集中于松江区北部,显示了貉在城市环境快速扩散的特性。
调查显示,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会显著改变貉密度,导致貉数量或密度不正常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情况下,如果存在猫粮和湿垃圾管理不当,貉密度的增加幅度为1.00只/公顷,较平均密度翻番。
据悉,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貉口普查”项目,旨在通过公民科学的组织形式准确调查在上海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等数据,并了解社区居民对于貉的态度。这是中国超大城市,通过公民科学的组织方式,进行城市野生哺乳动物同步调查的一次探索。
有貉社区可在野保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貉常出现的区域树立“不要投喂貉”“野生动物出没”等警示标牌。 郑运祥摄据介绍,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区域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历史上,分布于上海的哺乳动物物种组成丰富,包括小灵猫、貉、獐、豹猫等多个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黄鼬、狗獾、东北刺猬、华南兔、赤腹松鼠等其他物种。近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急剧转变,使很多原有自然栖息地不复存在,一些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但貉逐步适应了城市环境,数量处于快速增加过程中,分布区域持续扩大。
本次调查以定量方式确定了上海市松江区有貉小区的貉平均密度(1.08只/公顷)、评估猫粮和垃圾管理等社区管理方案对于貉密度的影响,为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持,探索了公众参与城市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的新模式。
调查报告指出,减少投喂行为,确保湿垃圾不落地,对控制居民区内貉种群数量,避免因貉种群激增引起居民与貉之间矛盾冲突具有重要作用。小区内的貉主要利用建筑物底层沉降缝搭窝,造成部分貉的活动范围与居民生活区域高度重合。调查报告建议居民与小区物业联动,在非繁殖期,待洞穴内的貉全部离开后,填补沉降缝。
为避免因人或宠物与貉近距离接触导致的意外情况,有貉社区可在野保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貉常出现的区域树立“不要投喂貉”“野生动物出没”等警示标牌。
访谈调查及问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部分居民由于对貉的生活习性等知识缺乏科学认识,容易对貉产生负面印象。因此,应当加大科学普及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传播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推广“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等四点相处原则,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