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隐蔽镜头下,野生动物在享用盐砖。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职工在巡山。
本报记者王可心
毒日头见缝插针洒下辣辣的光线。密云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12位职工背着鼓鼓囊囊的大包,在海拔超过一千米的密林中汗流浃背地前行。除了防火、育林,他们还有项特殊任务——送盐砖。
雾灵山位于北京东北,横跨京冀,最高处海拔米,是燕山山脉主峰,也是北京密云水库和天津潘家口水库两大地表饮用水源地的上游。这片郁郁葱葱的山林里,生活着种野生动物,盐砖就是送给它们的。
山里不缺吃喝,但缺微量元素。保护区负责人房新民说,盐砖富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有助于动物生长和免疫,是它们的“心头好”。
灰白色的盐砖乍看不起眼,分量可不轻,鞋盒大小的一块足有十斤重,只能靠人力运上山。再加上队员们的干粮、红外相机的替换电池等,背包的重量超乎想象。“路途也很远,早上7点出发,到晚上7点都回不来。”房新民说,走上一圈超过30公里。由于盐砖太受动物们欢迎,每三个月左右就得送上一回。
送盐砖还有个重要目的——吸引动物们入镜,收集记录物种资源信息。8年前,密云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开始野生物种资源摸底,至今种植物、种动物被记录在册。植物跑不了,动物可不一样,要想寻觅到它们的踪迹,除了高倍数望远镜,还需要别的技术手段帮忙。.4公顷的山林里,分布着38个野生动物监测点,安装了80余台红外相机,覆盖主要水源地和动物行动的生态廊道。
镜头里,黄鼬欢快地上蹿下跳、四肢细长的斑羚伸着脖子四处张望、豹猫幼崽争相嬉戏、狍子兄弟结伴觅食、雄性环颈雉鸡努力展示艳丽的尾羽吸引雌性……一段段清晰的视频,展现了动物们在野外生存的真实状态。
日渐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是雾灵山生态保护成果的最佳注脚。这是京冀两地共同努力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屡遭兵燹的雾灵山仅山脊、山崖残存斑斑绿色,森林覆盖率仅有2.7%,靠着京冀数代护林员共同呵护,如今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5.8%。“山不分家,人也不分家。”房新民说,两地20多公里接壤,护林防火期始终联防联动,救助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放归后,也由两地共同监测,守护归野。
如今,保护区职工人人都是“活百科”。行走在山林里,凭借鸟叫声、蛋壳纹路、粪便外观等,即可辨别动物种类;路边不起眼的小草小花,也能准确叫出名字,不同品种对应的保护等级更是一清二楚。
一草一木,真情攸关。在这远离人烟的大山里,12位职工守着苍莽森林,守着生灵万物,守着首都生态涵养的绿色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