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鼬

乡愁悠悠杨伦昌原创散文,记忆杨士安之打尜

发布时间:2022/10/2 14:43:21   

记忆杨士安之打尜尜

杨伦昌

打尜尜,也叫来尜尜。

记得小时候,打尜尜这个游戏是大人小孩都爱玩的一种娱乐活动,好学好玩,没有多大技巧,不过也挺累人的。原因是,打的一方可着劲儿地想把尜尜打得老远,而“抲卯”的一方,得可着劲儿地用劲“抲卯”,想赢了。

打尜尜,一般要分两方或两方以上。一方打尜尜,简称打,一方“抲卯”,简称抲。人员组合,如果人少可以一人一方,人多可以两人以上为一方。才开始怎么来定打方或抲方呢,有的采取“将军宝”,就是剪刀包袱锤。有的采取丢尜尜棒。多人组合时,采取“配友”方式来定。这些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了。

不过头里还有个活,画城。画城就是用棍棒之类的东西,在地上画一个方形的格子,大小不一,根据地方大小而定,一般三四米、四五米见方,还有更大的。城的前边线上,从中间位置画个十字,这样城就画好了。过程中,只要抲方把尜尜抲到城里,才算赢了。

别看这个十字,作用大着呢!这是用丢尜尜棒方式,取决打方、抲方的关键,就是看谁先掌握主动权。规定好了在城的前方多远距离,定个点,每方分别站到点上,向城的十字位置,投掷尜尜棒,谁投的尜尜棒的前头离十字最近,谁就是打方。离得远的,就是抲的一方,到前边一定距离等着“抲卯”。

要是多人组合方式,就用“配友”来决定。不光是打尜尜,如踢房子、跳绳、黄鼬拉鸡等等,好多游戏都用“配友”来组合,就是决定谁和谁一伙儿。现在想想,过去人们发明的这种方式,是很公开公平公正的。几个人围成一圈,把左手放到背后,当选定喊“配友”的那个人一声吆喝,所有人都把右手平伸到脸前,用朝上的手面或手心,决定一个组合,如果一次不行,再来两次三次,直到完全配合成伙。

一般小孩子打尜尜时,就在当街找个地方就行。要是一伙大人,记得一般在村的前当街,西半截的地方,有几块空间比较敞亮。大人们打尜尜,大都在冬天,这个时候地里没活,也都有个闲工夫。忙着时,大人们光干活就累得够呛,是没人打的。有时候,大人们为了哄孩子,也打一打,这个差不多就在自己的“当天井”或者大门口。

开始后,打的一方都想把尜尜打得远远的,让抲卯的不得抲进城。一旦抲进城,就嬴了,成了打方。这时,原来的打方再去抲卯。

尜尜和尜尜棒的选料也是有讲究的,要用硬质木头制作。一般选用枣木、槐木、榆木等,不但打得远,还不易裂纹,打起来声音清脆响亮,能够为参与者营造激情奋进的气氛。

大人们打尜尜是很有看头的,激烈程度不亚于足球比赛,更像两军对垒,大有拼个你死我活之势。

大冬天,农闲了。三五成群的大人们大都去街上晒太阳,一凑合,就组成一伙人去打尜尜。其他人见此,也都凑着看热闹,有时候黑压压一片,如同啦啦队。他们用的尜尜棒像锨把一样,又粗又长,加上力气大,把尜尜打得老远。此时此刻,打尜尜的响声,看热闹的叽喳声,还有个别人的吆喝声,混在一起。虽是冰冷的冬天,可那个热闹劲让小村的人们充满了欢笑,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浓浓的幸福。

有时候,打的一方一棒接着一棒,把抲卯的一方打出里数地。此时,打方兴高采烈,越来越有劲;而抲方则垂头丧气,净想耍赖皮。看热闹的人还不断起哄,顽皮的小孩子则高喊“东一卯西一卯,罚得小驴不吃草!”,引来一阵阵坏笑。最后,抲方一看没了希望,干脆论堆一摊——不来了!就这样,一场激战顿时就偃旗息鼓。

散场了,人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的各自回家。那种话语、那种笑声,非常质朴,非常纯真。

如今,村民全都搬进了社区,各种现代化形式的游戏特别是电子游戏层出不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打尜尜这种古老的游戏已成为记忆,但这种民间小游戏,往往让寂寞的小村变得热闹、有朝气。体现的人们那种可爱可亲、和睦相处、街邻友好的真情,让我们难以忘怀,更让我们回味无穷!

作者:杨伦昌,齐河人,禹城市某重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壹点号河南王豫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