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鼬 >> 黄鼬的天敌 >> 梦里炊烟乡下人的外号儿
#梦里炊烟#作者:苏银东
绰号,在我们那里叫“外号儿”。乡下,有“外号儿”的人不在少数,每一个“外号儿”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故事。或缘于相貌特征,或揭示家庭身世,或耐人寻味,或令人喷饭……总之,都有说法都有来历,没有随随便便取的。有特定的“外号儿”跟随一生,其实是一个人的荣耀。
“黄鼬剩”
“黄鼬剩”原名李狗剩儿,“狗剩儿”是农村最皮实的一类名字,原本是为了长命百岁而起的。“黄鼬剩”高高瘦瘦的,以打黄鼬(黄鼠狼)为生,吃黄鼬肉填饱肚子,卖黄鼬皮挣点零花儿。黄鼬,村上人不管男女老少,都不敢惹干脆躲着。对他而言,找到捉住并打死,就如同砍下一棵高粱棵子,割掉几绺儿韭菜,薅去三五根草一样稀松平常。于是,他成了远近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人。乡亲们拿他调侃的有之,内心里真正佩服的有之,调侃兼佩服的有之,总之褒贬不一。好在他不在乎太多,五行我素打黄鼬,一打就是一辈子。他一辈子没娶上媳妇儿,当然也没有子嗣后代,与同龄人都为家庭为儿女奔波苦不堪言的境地相比较,他却终日悠闲清净,了无牵挂,无忧无虑,倒像参透人生玄机的一位得道高僧,成为村庄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人物。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咋活也是一辈子。你像狗剩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逍遥自在,也挺滋润。在乡亲们的话语里,不时透出对于“黄鼬剩”的羡慕。
“张嘬嘴”
“张嘬嘴”原名叫张玉森,是村西联中里敲钟做饭的师傅,光棍儿一个人。不知是天生就那样,还是后天因病因伤所致,反正嘴偏而小,嘬嘬着。听说喝稀饭吃豆粒儿正合适,平常人吃的饺子馒头窝头啥的,他只能事先撕开了,掰碎了,扯断了,一点儿一点儿往嘴里填。半辈子工作在校园里,长期与识文解字的老师们打交道,他也逐渐变得文明客气起来。说话不紧不慢,文质彬彬,穿戴整齐干净,板板生生,出门爱戴一副口罩。平时就喜欢喝点小酒儿,收入不高,当然酒不是好酒,菜也没有好菜。听说最寒碜的时候,酒肴儿只有几棵大葱。几根大葱蘸虾酱,三五个人就能喝得兴致高涨,云山雾罩,如同醉八仙一般。
有一个他的笑话广泛流传。说他一次戴着口罩去赶集,被一群小毛孩子们围上,争着看稀罕,孩子们一个劲儿嚷嚷:你看,你看,这个人咋没有嘴呢?……起初他不与孩子们一般见识,并不理论。后来,兴许真被孩子们逼急了,“张嘬嘴”一把扯下口罩,气呼呼地说道:没有嘴,没有嘴,这是你奶那×嘛。从此,他落下了一个“话把儿”(笑柄)。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或许这个故事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是别人道听途说借用来,硬生生摁在他身上的。他却百口莫辩,只能一辈子背负着这个笑话。
他也有过人生的“辉煌”时期。联中撤销后,“张嘬嘴”人往高处走,被调整到公社中学忙饭,与外号儿叫做“张大腚”的张师傅,住在一个宿舍里。平日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赶着一辆小驴车,去校园外不远处的大水渠里拉水,然后卸在饭堂大水池子里……后来上了年纪,他拒绝进养老院养老,仍然被安排回到村西联小(原来联中改建的)居住,直到病死在学校里。
“李起泡”
“李起泡”是大奶的一位远房叔叔,按照辈行我应该称呼“姥爷”的。据说,他家祖上是一个大财主,远近闻名,富得流油,农忙时雇有长工,平时农活由短工打理,自小到大“起泡”没干过啥农活,自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土改后,他家的土地大部分被分出去了。一天,“李起泡”奉母命去家北地里种绿豆。到了地头上,把盛绿豆种的袋子扔在一边,他就撒欢儿玩去了。眼看日落西山,他才急匆匆在地中央挖了一个大坑,把种子一股脑儿全部倒了进去。后来家人发现,地中央起了个大泡——原来,一簇簇豆芽儿硬生生把地面拱起老高。
“起泡埯绿豆——只一窝儿”,成为“李起泡”创造的一个歇后语。多少年过去了,“李起泡”姥爷过世多年,这个因他而来的歇后语却一直流传至今。这也许是他人生之大幸呢。
“吴二尿罐子”
说的是李家庄一个姓吴的,兄弟间排行老二,人称“吴二”。吴二是出了名的“妻管严”,特别怕老婆,吵起架来,老婆喊声骂声再大再难听,他始终大气儿不敢出一口,响屁不敢放一个。村子上,大清早往外提溜尿罐子通常是女人的活儿。每天大门一开,家家女人提溜出大大小小、满满当当的尿罐子,倒进猪圈里,或泼到粪堆上。秋后或冬天,则一律提到附近的自留地里。在吴二家,这份理应娘们儿干的活,从一开始就落到他身上。吴二当然也怕乡亲们看到了笑话,自己的脸面没处搁,于是每天早早开门匆匆倒完了拉倒。“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后来,这个隐藏多年的秘密还是被乡亲们无意中发现了。于是,这五个字的外号儿自然就在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了。不久也传到了周围村子,大人小孩儿都知道有一个“吴二尿罐子”。
叫惯了叫久了,大概人们觉得这个外号实在有些咬舌(拗口),干脆省作“尿罐子”了。
……
乡下人的“外号儿”,同乡下人名字一样,通俗易懂,简单随便,土里土气,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长远的影响力。一个“外号儿“,不但被叫上一辈子,也会代代相传下去,俨然成了乡村文化、风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乡下,如果你听到“张黏糊”“吴嘞儿嘞儿”“娘们儿”“二叫驴”……诸如此类的称呼,千万不要认为听错了。没错!这些千姿百态的称呼,正是乡野农村独具特色的一个个“外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