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鼬 >> 黄鼬的繁衍 >> 莆仙方言漫谈从仙猫rdquo到l
莆仙方言漫谈
从“仙猫”到“起童”
——莆仙民间巫现象初探
在笔者业已模糊的孩提时期的记忆中,有一件怪事至今保留着囫囵的轮廓。其时笔者差不多只有五六岁,记得是番薯收成的时节(差不多是霜降立冬之际),社员们都下地收番薯(当时是集体出工),我也跟到田头玩自个的。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拖着长长回响的“三门铳”(三眼铳)声和隐约的敲“錓”(敲打铓锣)声,大人们不由地停下手中的活,不约而同地驻足循声寻望……那声音来自东面远处的山梁上,细加辨视,则可以看到那逶迤的山路上有影影绰绰的人群,并且有火药爆炸后留下的缕缕青烟,但谁也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有一位从那个方向过来的行人告诉大家,说是邻村的一个四岁小男孩走失了,大人到“护驾将军庙”(该村供奉的神)去“起乩”(扶乩),说是被“仙猫”带到山上去了。因而,乡邻们主动帮忙上山搜寻,一路敲錓放三门铳上山寻找……后续的好消息是,那个走失的幼小男孩最终被找到了!而令人费解的是,真的是在山上被找到的……当然,还有许多活灵活现的神秘说法,由于笔者不相信这类超自然现象,并且,也未经亲身核实,本文予以回避。这是笔者平生第一次听说“仙猫”一词。数年后,有一个民间宗教活动场所私下里(当时是禁止的)做民俗活动,而最让笔者感到新奇的是“八班站堂”那个仪式,选八个身材高大的老乡,扮成衙役,戴深冠窄檐藤帽,着直缀皂袍,执佛肚竹对剖成的竹杖,在持令旗者的指挥下,表演摆衙、喊堂威及清道等(模仿旧时官员出行的仪仗队)程式……记得观众中有一位老年人介绍说,别小看那“八班帽”,那可是“仙猫”编的呀!八班帽
其时笔者还是小孩童,还不具备跟老人家对话的资格,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挤到那位老人家跟前,急急地问道:“那是仙猫编的?有什么凭据?”“当然有啦!”老人可能急于提供“凭据”,一时也顾不得提问者是“有耳无嘴”的小孩童,也来不及卖关子,八字打开地答道,“八班帽找不到收尾的藤头……”回家后,我急急的向母亲“复核”一下,结果发现,传统民间真的有这种说法(但至今没有机会验看实物,故不知是否真的找不到收尾的藤头)。这是笔者第二次听说跟“仙猫”有关的事。那么,这“仙猫”到底是何方神圣?又到底有何神通?要探讨以上问题,首先有必要介绍“仙猫”之“猫”的方言读音。“猫”在传统莆仙地区分化出不同的方言读音,莆田人习惯谓家猫曰“猫子”,其“猫”作文读(音同方言“魔”之阴平声),“子”读同方言“止”;仙游人则习惯单叫一个“猫”字,并演化出“miāo”和“niāo”两种平读音,其中,前者以“m”为声母,应为本音,后者以“n”为声母,应从儿语叫法演变而来……而民间所谓的“仙猫”,其“猫”习惯读作“niāo”音,但有时也读作“miāo”。还需要厘清的是,“仙猫”只是方言叫法的文字表达,实质上跟“猫”不存在联系。说到“仙猫”一词,我们可能理解为“仙人豢养的猫”或“成仙(精)的猫”(即“猫仙”),但在众多的相关民间传说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跟“猫”存在某种联系,而是另类精怪。所谓的“仙猫”,是一种仅见于民间传说而未见于文字记录的精怪。据说,它具有着超自然的神通法力,会变化,会隐形,知人过去未来,并且,还能在阴阳两界穿行无碍。民间还说,仙猫之所以会隐形,那是因为它有一件法宝,那就是它藉以隐身的“仙猫帽”(其功用犹北地狐仙传说中狐仙的帽子)。根据民间传说分析,“仙猫”栖息于远离人居的深邃山林中。通常情况下,它们能与人类各行其道,和平共处,但有时也会搞恶作剧,捉弄人(如本文开头四岁男童走失的例子);有的仙猫则喜欢到民间寻找合适的凭附对象,自称为某某神灵,要求被凭附对象拜自己为师(民间称神巫本人为“度第”即源于此,意即仙猫要“度引”的“弟子”),并要求后者“安坛”供奉,嗣后凭借自身特有的灵知,言人祸福,或为信众排解灾厄,并藉此为被凭附者赚取香火钱……这就是民间“巫”的来源!在传统莆仙民间,主要信仰除了对传统宗教(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和各地宫庙公共供奉的神佛(从宗教分类上多属道教)的信仰外,还有一种普及而深入的信仰,那就是信“巫”。“巫”就是“神巫”,在本地体现为职业化,并以女性为主。“巫”是一种民间迷信,但跟传统阴阳师(如地理、看命和测字等)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职业。无论女巫男巫,她(他)们都直称某某神灵附体,而不需要掌握阴阳学理论和江湖术语。尽管本地民间普遍信巫,并且由来已久,但传统民间对“巫”认识却客观而冷静,民间相信“巫”有特殊的感知能力,但认为所有以各种神灵名号凭附在神巫身上的东西都是“仙猫”(因为“正神”不会以俗人作为凭附对象)!也就是说,“巫”是仙猫在作怪,可姑妄听之,但不值得笃信。通常情况下,被仙猫“凭附”的对象初期会如染疯疾,歌哭无常,并言人祸福,这是其后为乡邻所信的重要表现。到了“安坛”(设立固定坛位供奉)之后,情况会有所改观,其人可以在清醒状态和神附体状态之间自主“切换”,需要“召神”时,焚香祷告即可进入状态,而进入神附体状态后,也可以自主退出……神巫进入神附体状态叫做“起童”。“起童”的说法源于“起童子”,即“童子神”附体。但是,“童子”或“起童子”只是民间宗教活动场所举行重大民俗活动(如“游神”、重大祭祀等)的一种临时角色,传统上未形成职业化;而“起童”则是神巫们的职业化行为。神巫“起童”后,通常做两种业务:其一是为信众巡看“运气”,并帮助排遣某些灾厄;另一种则是充当灵媒,为信众召引已亡故亲人的魂灵,并跟信众现场交流,这就是所谓的“唱亡”。“唱亡”是本文采用的文字表达。所以谓之“唱亡”,系根据方言读音和召引亡魂时神灵或亡魂均以唱腔与信众交流。当然,口语所表达的原词也可能是“抢亡”。“抢亡”之“抢”同方言“抢水”(用吊桶从水井里打水)之“抢”,意即“牵引”,“抢亡”的意思就是“牵引亡灵”,这种表达似乎更为贴切。东北人有“黄大仙”的传说,其原生物为“黄鼬”(俗称“黄鼠狼”);北地人普遍有“狐仙”的传说,其原生物为“狐狸”。莆仙民间没有以上两种精怪的传说,这里特有的“仙猫”即犹东北之“黄大仙”,北地之“狐仙”……三门铳
那么,“仙猫”的原生物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仙猫”应该就是古籍所载的“山魈”。“山魈”亦作“山臊”,最早的记载见于《山海经》和《国语》,而在《神异经》及后世的多种笔记小说中都有相关的载述。诸种古籍对“山魈”形态的描述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大致为人形怪物,或称身形巨大(《山海经》谓“巨人”),或谓“形如小儿”,而更突出的特征通常描述为“独足向后”(只有一只脚,并且脚板朝后),因而有人认为“夔”就是“山魈”……而老乡们耳熟能详的“仙猫”一词,应该是“仙魈”(或即“山魈”)读音讹变,并以讹传讹的结果。也只有这种推想,才能解释得通“仙猫”一词为什么名与实相乖违……说明:本篇原为“莆仙方言漫谈”专栏系列短文之一,现予以改写,敬献老乡读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