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鼬 >> 黄鼬的繁衍 >> 翠湖湿地保护性开放10年观测到鸟类增加6
今天(9月17日)是第十一个“北京湿地日”,海淀区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举办建园20周年、保护性开放1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海淀区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翠湖湿地观测到鸟类种,比开放之初增加了65%。
从喧闹的大街跨入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大门,周围立刻静谧下来。举目四望,尽是绿树花草,头顶不时有各种鸟类飞过。站在树荫下深深呼吸,空气格外清新。活动现场,5只此前救助下来的红隼被放飞。游人们一边游览着湿地的美景,一边参与答题集印章活动,享受着湿地保护带来的惬意周末。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翠湖湿地公园自年起开发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融合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生态观景体验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观测到的鸟类已由公园开放之初的种增加至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枕鹤、黑鹳、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白琵鹭、鹗、震旦鸦雀等,是北京市区鸿雁、苍鹭和普通鸬鹚最大的自然繁殖场所。
翠湖湿地公园开放之初共有高等植物种,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种,比10年前增加了六成以上。这里还发现黄鼬、蒙古兔、东北刺猬、中华蟾蜍、北方狭口蛙、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赤峰锦蛇、白条锦蛇、赤链蛇等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以及棒花鱼、河川沙塘鳢、高体鳑鲏、红鳍原鲌、褐吻虾虎鱼、翘嘴鲌、乌苏拟鲿、小黄?鱼等16种鱼,共同构成了翠湖完整而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同时,丰富的哺乳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种群资源共同构成了翠湖完整而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据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刘颖杰介绍,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采用分区管理的模式,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部分区域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湿地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科普效益。同时,通过种植食源蜜源植物等方法,营造适合野生动物觅食、筑巢、饮水的自然条件。通过近自然的荒野化管理模式丰富全园整体植物资源,不断增加植物种类数量。公园还采用园林绿化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做好绿化废弃物资源再利用。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对水深有严格的要求。刘颖杰表示,为做好水体保护,公园一方面促进园内水体循环流动,提高水体含氧量;另一方面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模型,在场地原有的水系结构上进行重新设计,通过湿地土壤、填充基质、湿地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多重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自然深度净化,通过改善局部水质,从而对整体水质起到提升作用。公园内还建设了多个生态浮岛,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还为鸟类提供了隐蔽的栖息环境。
据悉,作为北京园林绿化科普基地、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北京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海淀区科普基地,翠湖湿地公园致力于打造“《诗经》植物文化游”、“鸟类的家园系列生态科普课程”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科普宣教品牌,不断扩大科普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已成为传播湿地自然科学、展示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绿色平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袁艺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