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传统环境教育基地的“距离感”,上海正在积极探索。3月21日,和平公园迎来了一批新宏星小学的孩子,他们在虹口区绿化、环保部门、社会专业机构的专家与生态环境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寻找公园中的“精灵”。这也是和平公园自然中心首次对外开展自然科普活动。和平公园自然中心是由虹口区绿化市容局与四叶草堂联合创办的公益性实验点,位于和平公园西北角,设有生态展示馆、自然友好生境区、自然教室和低碳堆肥区,主要面向少年儿童,提供自然科普服务。其中的生态展示馆是上海城市公园中首个专门探讨城市生态的公益科普场馆,分为土生土长、绿意盎然、泽被万物、不速之客等4个板块,以实景展示、仿真生境、游戏互动等方式,展示土壤、森林、湿地3大本地生态系统,并探讨入侵物种问题。其中,3D打印的黄鼬在落叶堆中追捕老鼠的场景,让孩子们大呼“可爱”,并迅速了解黄鼬在城市环境下的习性。在生态展示馆之外,和平公园内还分布了多个景观小品、互动装置及科普标识标牌等科普设施,同时设置低碳堆肥区,为周边居民传授生态技能,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展示馆外还有一座由生态水塘和周边绿色小斑块组成的“栖雀园”,将来是中华大蟾蜍蝌蚪、泽陆蛙、蜻蜓幼虫、圆尾斗鱼等动物的活动通道和庇护所,也是直观了解城市生态的观察点。截至目前,虹口区有3座区级环境教育基地,但因为在园区或企业内,公众需要在特定的开放日申请才能进入参观,因为沟通成本较高,给人一种距离感,久而久之,大部分对生态环境知识有兴趣的市民游客就失去了好奇和热情。“我们正在申请将和平公园自然中心列为虹口区环境教育基地。”虹口区生态环境局法制与宣传教育科科长臧嘉澍表示,改建后的和平公园充满开放包容的气质,即使抢不到定期开放的自然科普活动名额,园内大量的自然科普知识标牌和相关装置、设施也能够吸引大批民众主动前来探索自然。放眼全市,目前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已公布了4批,共有39座,有不少是地处偏远的科研机构,还有一些是需要购买门票才能进入景点,不够平易近人是这些环境教育基地的通病。生态环境部门表示,今年审查新一批环境教育基地时,将重点推出一批“没有围墙”的环境教育基地,这些集中在公园绿地、滨水区域、社区生境花园内的环境教育基地将更接地气、更容易拜访和交流,从而激发市民对“家门口”生态环境的喜爱与保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