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去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PM2.5年平均浓度从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年的33微克/立方米。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物种17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物种6种,均为大型真菌。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值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分别为1.1毫克/立方米、微克/立方米。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值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去年北京优良天数达到天,占比78.9%;重污染日8天,同比减少2天。一级优天数为天,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空气质量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单纯从数据上看,PM2.5年平均浓度从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不过是几微克级别的变化,但反映到实际环境改善成果上,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这意味着北京市自年大规模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年,北京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市控考核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河流数据表现亮眼,实现了“优增劣减”。全年共监测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7条段,I-III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75.2%,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IV-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24.8%;无劣V类河流。北京的水生态越来越好。年,北京市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点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监测到浮游植物种,浮游动物种,底栖动物种,鱼类41种,包括黑鳍鳈和马口鱼等北京市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公报》显示,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未利用地强化巡查保护,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和人居土壤环境安全。年,全部国控土壤背景点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均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与“十三五”时期土壤背景点监测结果相比保持稳定。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高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年北京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了65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年累计记录94种。年,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种,-年累计记录种。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物种17种,苔藓3种,维管植物1种,昆虫3种,大型真菌10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物种6种,均为大型真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区的EI分别比上年提高2.9%、2.6%、2.4%;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EI比上年提高1.1%。■解读:北京环境变好是如何实现的?记者了解到,北京以“一微克一微克去抠”的精神保卫蓝天。截至年底,累计淘汰国三排放标准汽油车近11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7万辆,国五及以上车辆占比超70%,车型结构达到全国最优;对93家重点企业量身定制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方案;以克论净,像绣花一样管控扬尘,评选扬尘治理“绿牌”工地,对余个施工工地(场站)开展视频监控,有条背街小巷实现机械化作业清扫保洁,全市降尘量均值同比下降近20%。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北京市大力推进“三水统筹”。建设污水管线公里,完成个村污水收集处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8%,完成余条小微水体治理;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潮白河系水质最好,大清河系、永定河系、北运河系、蓟运河系水质次之。北京提升水生态质量,完成6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大兴凤河通过生态修复,从“臭水河”“蚊子河”变身为“清水河”“幸福河”。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黑鳍鳈和植物北京水毛茛,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被发现。北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年,北京市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市民推窗见景,出门见绿,还跟刺猬、黄鼬、红脚隼等野生动物有了“偶遇”。《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出台,为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制了法治“保护卡”,编制《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年-年)》,全市67.9%的自然岸线保有率,为大自然守住了“家门”。新京报记者张璐编辑白爽校对王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809.html